澳门小赌攻略_澳门赌场app-【官网直营】

图片

草原休牧牧民勤

2025-07-26 06:17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草原休牧牧民勤

2025年07月26日 06:17   来源:经济日报   余 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夏日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毛都草原,恍如无垠碧海,起伏草甸像一阵阵绿浪,涌向与远山相接的天际。碧海绿浪间,成群牛羊悠然自得,或低头啃食牧草,或侧卧在草地上休憩,若隐若现的澄澈溪流蜿蜒流淌,倒映着天光云影,轻轻诉说着草原上的那些人和事。

“空窗期”不空

休牧是这些年草原上的一件大事。2022年开始,在每年春季牧草返青期,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600多万亩草场会进入不少于45天的休牧期。这期间,当地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让草原“带薪休假”。

羊群歇脚的时候,牧民也没闲着。从销售牛羊肉的直播间到传统札萨克图的刺绣工坊,再到奶香四溢的传统奶制品车间,他们正用智慧与勤劳将休牧期的“空窗期”转化为增收“黄金期”。

走进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敖力斯台嘎查,远远望去,牧民廖根全家的后山上网围栏两边的草色截然不同,一边如平铺的翡翠锦缎,微风吹过,草浪翻涌着细碎的光,仿佛绿宝石在阳光下流转;另一边虽然牧草长势也不错,但是草色明显浅了许多。

“长得更好的草场就是我家的。我家草场从今年休牧期到现在一直都不放牧,加上这段时间雨水好,草势自然长得更旺些。”廖根全说,休牧期间牲畜得舍饲圈养,几次休牧期下来,感觉舍饲圈养综合养殖成本更低。

廖根全心里有本账,“家里草场比较小,过去大部分草场都是租赁的,还得请羊倌,算下来成本不低。自己舍饲圈养,前期投入虽然多一些,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家里还有一些耕地,种些青贮玉米等,通过种养结合也能控制成本。如果请人代放牧,一年一头牛比舍饲圈养还要多花五六百元”。思来想去,今年租赁的草场到期后,廖根全决定不再续租,而是对原有棚圈进行改造升级,再添置些农机设备,全年舍饲圈养。

如今,廖根全家里的拌料机、铲车等设备已经添置完毕,还享受到了农机补贴,“舍饲圈养的机械化水平已经很高,我们两口子不用干多少活。这些天,我们还在考察自动喂料机、饮水槽等设备。这两年牛价不是很理想,今年恢复了些,我们准备学着饲养育肥牛,收入情况应该会更好些”。

乌兰毛都苏木副苏木达常立说,牧民对草原很有感情,对休牧政策十分拥护,不过在休牧期草料不够、饲养成本高等问题也客观存在,有不少牧民通过舍饲圈养、半舍饲圈养以及种养结合、优化养殖结构等方式来降低成本,目前效果不错。

科右前旗的休牧政策涉及草畜平衡区的4个苏木乡镇、22个嘎查村,休牧面积679.4万亩。休牧期间,牧草得以休养生息,牧民对草原生态价值的认识提高了,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转变。

“养殖方式向舍饲圈养、科学养殖转变,更注重通过品种改良、养殖结构优化提升效益,还涌现出牧旅融合发展、草原直播带货等发展新模式,牧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科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韩永林说。

草原绣娘美

在乌兰毛都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里,来自乌兰毛都苏木萨仁台嘎查的牧民陈秀莲正向合作社理事长、札萨克图刺绣老师秀云请教刺绣技艺。

“我家有2000多亩草场,养了200多只羊、30多头牛,休牧期间除了储备草料还得花钱买饲料,做刺绣能给家里增加点收入。”陈秀莲有刺绣基础,学起来比普通学员快一些。

在满族屯满族乡特布格日乐嘎查,针线活成了牧民白萨仁的第二职业。2023年休牧期,白萨仁守着400只羊没法放牧,羊舍里的羊一天就要吃不少饲料,入不敷出的情况让她犯了难。

当地举办的札萨克图刺绣培训班引起了她的兴趣,既可以学习传统刺绣,还能增加收入,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经过近两个月培训,她做的第一件札萨克图老式刺绣枕头被游客以398元的价格买走,令她信心倍增。如今她已是一名成熟的绣娘,今年休牧期接到刺绣枕头、刺绣马甲、刺绣烟袋、刺绣钱袋等订单,收入近1万元。

“我们合作社的绣娘有20多位,大多是周边的牧民妇女,还有100多位牧民妇女与合作社合作,主要在家里完成刺绣。”秀云说,刺绣工作时间地点灵活,适合牧民妇女在闲暇时间完成,札萨克图刺绣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作品认可度高,线上线下均有销售。

“现在,我们不仅提供场地、培训,还给订单支持,大家都挺认可的。”下一步,秀云准备将刺绣作品与当地的特色食品包括牛肉干、奶制品等结合进行推广。

达瑞巴雅尔是乌兰毛都苏木乌布林社区的兴安盟蒙和嘎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有7000多亩草场,养着800多只羊,还有100多头牛找其他牧户代放或托管。

休牧期间,牲畜主要依赖购买饲草料进行圈养,每年饲养成本得增加几万元。为填补这部分费用,合作社拓展了奶制品加工与羊肉精深加工等业务。

和廖根全一样,达瑞巴雅尔也有一本账。“奶皮子、奶豆腐、黄油等奶制品一年销售额可达50多万元,这些奶制品的奶源,合作社自己可以生产一些,扣除所有成本,每年利润能有10多万元;羊肉加工方面,每年也有10余万元收入。这两年这些产品卖得还不错,大家都挺忙,休牧期也根本闲不下来。”达瑞巴雅尔正在积极尝试直播带货,他参加了相关培训,希望能进一步打开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盈利能力。

红火直播间

春喜,今年36岁,来自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满族屯嘎查,是直播带货的牧民网红。

春喜放牧多年,家里有6000多亩草场,水草茂盛,牛羊肥美。“这些年我们休牧政策执行到位,草场长势喜人,不过牛羊行情却不太好,而且还有中间商赚差价,于是我就想试一试直播带货这条路,一方面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产品单价。”

说干就干,2023年开设短视频账号后,春喜忙得不亦乐乎。淳朴的春喜、美丽的草原及原生态的牧民生活,赢得了网友认可,在各个平台有了几万粉丝量。

直播间销售的草原羊肉、羊排等产品颇受市场欢迎,客户遍及全国各地,今年预计能卖500只羊。为配合线上销售,春喜还在科右前旗开了一家实体店,生意同样红火。

直播间设在家门口草原上,春喜镜头里美丽的乌兰毛都草原成为粉丝的向往之地,不少粉丝表达想过来体验草原生活的想法。

“这不,我已经购置了两顶蒙古包,正在装修中。不久之后,粉丝就能到我家来感受牧民生活了。”春喜说。

春喜的牧户游还在路上,牧民青格尔的蒙古包已经有不少游客光顾了。作为满族屯满族乡阿拉坦敖都嘎查返乡大学生,20多岁的青格尔2年前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利用自家草场与查干伊德非遗传承技艺发展起特色文旅项目。

“我家在‘草原宿集’附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散客。”青格尔提到的宿集是乌兰毛都草原上首家草原宿集,集民宿、营地、餐饮、美术馆、书店、马场、酒吧等丰富业态于一体。

“刚开始也就收拾了两三间屋子,没想到反响挺好。”今年开始,青格尔家主动发展牧户游,建设了6座高端住宿蒙古包和餐饮包,日接待量有20多人。

“草原‘带薪休假’休得好,草场长势不错,游客来到草原上参与牧户游的体验就好多了。”青格尔也有本账:牧旅融合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完全能覆盖休牧期增加的成本,七八月正是旺季,单日收入最高超过5000元,比去年同期涨了三成。

目前,“草原宿集”项目周边有50多户牧民,通过多种方式与项目方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不管是租用牧民草场用于骑马等文旅项目,还是推荐客户前往牧民家中参与体验活动,又或者是采购牧民的牛羊肉、奶制品作为民宿酒店食材,都为牧民拓宽了增收渠道。”“草原宿集”业主方、兴安盟文旅投资集团市场营销总监王庆华说,公司在与牧民共同保护好这片草原的同时,积极引导牧民提升经营意识,帮他们更好地适应文旅经济发展需求。

守护草原就是守护大家共同的家园,这些年在休牧政策的推动下,草原越来越美,草原上发展的门路也越来越多。

满族屯满族乡党委书记吴长海感慨,以前乡里年轻人都想往城里跑,现在不一样了,不少年轻人回来了,有的进行科学养殖,有的办起了牧户游,既能照顾家里,收入也不错。上了年纪的牧民,也能在景区里干点零活,帮忙照看一下马匹,给游客讲讲草原上的故事,还能多一份收入。

“当然,如果休牧期牧民还能有专项的饲草料补贴就更好了。”吴长海笑着说。(作者:余 健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