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厂商又动歪脑筋,仪表盘就标到时速25公里,骑得再快也不“超速”?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新国标内容详实,一些新措施对解限速问题有了更强的约束。当前,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对本市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开展专项检查。严查之下,一些商家在解限速上又动起了歪脑筋——电动自行车仪表盘上显示的最大数值只到25公里/小时,无论车骑得多快,都不会“超速”。
门店拿“新国标”当噱头
促销清库存
“现在买车有优惠,而且按新国标,您9月1日以后再买的车就只能跑‘25’了。”在一些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新国标的限速要求成了商家的促销噱头。记者探访了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一些经营者告知,待9月1日新国标正式实施后,可能出现短时间内无法帮客户解限速的情况,所以才提醒客户抓住机会赶紧购买。
“时速25公里是什么概念,蹬自行车都可能更快,那您买车不就没有意义了吗?”经营者的一套说辞的确打动了不少消费者。“我买车是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要真比自行车还慢也太让人着急了,还是现在买吧。”一位消费者说。
在短视频平台上,新国标成了话题“流量密码”。“新国标限制电动自行车使用”的说法甚至成了固定文案,相关视频内容十分相似,且因为涉及新国标,都获得了较多关注。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2018年的版本就明确将限速标准从此前的20公里/小时调整至25公里/小时,从2019年开始实施并沿用至今。而即将于9月1日实施的新国标中,限速标准并无变化。通读新国标内容全文,既不涉及商家提到的“最新”限速标准,也不涉及短视频创作者提到的“限制电动自行车使用”相关说法。
记者调查发现,销售门店经营者之所以拿新国标当促销噱头,并非对新国标的内容有误读,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方面,在新国标中,虽然限速标准仍然是25公里/小时,但是在防止非法改装、系统篡改等方面强化了要求,规定了更严格的管理措施。这就意味着,今后解限速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另一方面,部分品牌厂家已经做出调整,一些在系统、材料等方面不符合新国标的车型已逐渐停止线上销售,因此,线下销售门店需要赶在新国标实施前,以促销方式清理库存。
仪表盘上显示“25”
实际早已超速
近半个月来,记者暗访了本市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一些经营者说,解限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否则车很难卖,“解限速这事儿不能解释,你骑骑就知道了,没人能说你超速。”
根据经营者的说法,记者进行了多项对比实验。符合现行国标限速要求的电动自行车(以下称“合规车”)和解限速的超标电动自行车(以下称“超标车”)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项实验中,记者将合规车与超标车并排放置,并将两辆车的后轮悬空。随后将两辆车的调速转把拧到底并保持一段时间。观察仪表盘发现,无论是否解开限速,合规车与超标车的仪表盘均显示为25公里/小时。
第二项实验中,两名记者分别骑这两辆车上路。一名记者把合规车的调速转把拧到底并保持匀速行进,仪表盘上显示的数值为25公里/小时,通过手机软件测速,误差不大。而为了继续保持同速行驶,骑超标车的记者需要减速,此时仪表盘上的数值显示为“25”。随后记者将超标车的调速转把拧到底,车身瞬间超过了合规车,仅一两秒后,便将合规车甩在了5米开外,甚至车速超过了部分同路段行驶的机动车。此时超标车的仪表盘上显示的数值仍为“25”。
第三项实验中,记者在晚高峰时段骑合规车上路。骑行中发现,当时速保持在25公里时,路上的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都超过了记者。一公里的骑行体验中,20多辆电动自行车从记者身边疾驰而过。在合规车的正常骑行中,25公里/小时的速度也比其他普通自行车快不少。
实验过程中,趁着等红灯,记者和很多同路的骑行者交流发现,他们的车大多是解了限速的车辆,且仪表盘情况与实验中的超标车相同,即显示的最大值只能到25公里/小时。“能骑多快我也不知道,仪表盘上显示不出来,我估计时速得有40多公里吧,反正自己注意着点呗。”一名骑行者说。
电动自行车解限速手段
越来越隐蔽
回顾实验,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凑齐实验样本难度着实不小。记者四处去借未解限速的合规车,却发现很多人的电动自行车都已解限速。甚至有市民提供了他自以为的“合规车”后才知道,这辆车其实也早就解了限速,“在店里买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我从来没关注过仪表盘,以为就是正常显示呢,我说我这个‘25’怎么这么快呢!”
原本实验中还涉及第三类电动自行车,即车辆超速时仪表盘“说实话”的电动自行车,但找寻这类车辆更是难上加难。
据业内人士介绍,之所以车速超标仪表盘能够正确显示时速的车最难找,是因为这类车解限速的办法过时了。过去想给电动自行车解限速,可以通过电池电压升级或拆除限速芯片等办法实现。但是从改装电池入手,可能引起电机烧毁、接口不兼容等各类问题,这也是过去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事故频发的诱因之一。而拆除限速芯片则会导致车辆完全失去速度保护功能,危险性太大。“这两种办法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被查实,风险太高。”
“现在解限速的办法隐蔽多了。”业内人士说,目前解限速主要是通过解码器修改系统参数和直接更换控制器来实现。这些办法操作简单,且从车辆外观上看不出差别,仪表盘的数值也不会突破“25”的法定要求,隐蔽性更强了。“但是,无论用哪种办法解限速,最大的安全隐患都会体现在消费者的骑行过程中。解限速后的车辆参数发生了变化,制动系统可能超过负荷。”
当前,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展开专项检查行动,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给车辆解限速问题成为检查重点项目。但记者调查发现,改装操作不仅存在于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环节,还普遍出现在车辆的售后服务、维修、二手市场交易等各个环节。
记者探访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时,询问解限速问题,得到的答案大多为“买车后会帮你弄一下”。具体怎么“弄”,经营者不会详细告知。在交易完成前,无论是店里看到的,还是消费者正在购买的,基本都是合规车,解限速的操作大多发生在销售环节之外。很多消费者提到,购车后,车被商家推到了店外,不知道去了哪儿,再推回来的时候,限速已经解了,连车牌都上好了。一位细心的消费者通过车辆自带的轨迹记录系统发现,他的车曾被推到销售门店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做了改装。
更换车辆的控制器也不难。在四惠地铁站附近的一条胡同里,记者看到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修车店,店员展示了不同型号的控制器,更换控制器仅需要百元左右,且立等可取。
在一些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已解限速电动自行车的交易十分活跃。在车辆的信息中,大多数卖家仅标注续航能力而不提车速,但询问得知,有的二手车时速能达到60公里。
专家建议:
相关零部件“赋码生产”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仪表盘作假的超标车在本市存量较大,“执法压力仍停留在交管部门的末端执法,而安全隐患都在骑行者身上。合规车和超标车同时存在,而且由于市场上改装零件供应非常充足,未来对合规车的非法改装或许仍难以避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如何“消化”存量超标电动自行车是未来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王鹏建议,一方面应积极鼓励旧车回收置换,提升市民置换合规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关零部件应“赋码生产”,对包括生产、销售、维修等全产业链进行严查,杜绝零部件流入非法改装渠道。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并将于今年8月施行。王鹏建议,涉及本市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改装和使用方面的相关数据,可以在市级各相关部门间更好地共享。建议通过完善电动自行车管理台账和信息平台,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全流程的数据进行互联互通。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