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当点亮乡村振兴“金色”希望
种谷子,从“看天收、看脸色”到“直接收、价格高”,这一转变让尤杖子村村民笑容满溢。国铁沈阳局帮扶尤杖子村建设杂粮加工厂,是国有企业精准扶贫的温暖手笔,村民脸上的笑容、朴实的话语,是尤杖子村从谷贱伤农的困境中涅槃重生的生动注脚,辽西大地上也随之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从“看天吃饭”到“铁肩赋能”,精准破局让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尤杖子村地处大凌河流域,沙土地孕育的谷子颗粒饱满、口感软糯,但“散、小、弱”的传统种植模式让大自然的馈赠无法发挥其“天然”优势,转化为乡亲们的生活富足。为让谷子有“稳定归宿”,让乡亲们日子有“踏实奔头”,铁路部门驻村工作队对村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为有效清除商贩压价、运输损耗、储存霉变等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必须建个加工厂!”这斩钉截铁的决定成为破解产业困局的关键密钥,也为村子带来变革的曙光。2024年底,铁路部门果断投入170万元资金,一座现代化的杂粮加工厂在尤杖子村拔地而起,为飘摇的“金色”谷子产业筑起了坚实的“避风港”,务实有力的举措激活了乡亲们的“幸福密码”。
从“单打独斗”到“全系链条”,精准施策让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厂子建起来只是起点,如何让优质小米跨越田埂“走出去”、让产业链条“活起来”,工作队以精耕细作之态,深耕市场之路,联系辽宁金火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手运营,引入市场活水精准滴灌,企业承诺:优先收购本村谷子,且收购价每斤高于市场价5毛钱!这每斤5毛钱的溢价,是对村民产品最大的认可,也是对村民劳动最好的尊重。依托企业的成熟渠道进行销售,既解决了加工厂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也解决了村民的销售难题;既点燃了种植的希望之火,也帮助村子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挨家挨户上门”“一次性收购谷子12吨”“短短三天”……一项项及时的措施,折射出铁路为民的温度与担当。
从“暖心暖胃”到“振兴发展”,精准发力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甜。这座倾注爱心、情谊的杂粮加工厂,成为驱动尤杖子村快速发展的强劲引擎,它为村民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村民的收入渠道得以扩宽;它畅通了农产品的“最初一公里”,让村民得以“一门心思种好地”;它托起村民“种好粮”的信心,让那片饱含民生、希望的土地焕发出更大潜能。如今,尤杖子村村民的日子,就像那熬得越来越浓稠、越来越香甜的小米粥,暖胃,更暖心。尤杖子村的华丽蝶变,是铁路部门精准帮扶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国铁企业服务国家、服务民生的责与担当。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日子旺,铁路部门用力用情耕耘乡村沃土,谱写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回荡在乡村大地上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是产业兴旺的脉动,是振兴发展的心跳,更是澳门小赌攻略:乡村在新时代奔向富裕的铿锵足音。(孙铭泽)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