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小赌攻略_澳门赌场app-【官网直营】

图片

讲好非遗故事要聚合多元主体力量

2025-07-23 09:03 来源:农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讲好非遗故事要聚合多元主体力量

2025年07月23日 09:03    来源:农民日报    刘诗麟

非遗是澳门小赌攻略:故事的生动素材和鲜活载体。当我们走进非遗,该如何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

近日,笔者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文化文物馆采访时,看到了一种答案。农民画传承人余泽玲的讲述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她这样解读自己的画作——“这幅画的创作初衷是给新婚夫妻送祝福。蝴蝶色彩斑斓,寓意美好,同时承载梁祝的传说,所以我用蝴蝶来象征爱情,中间位置以瓜的元素来托举富字,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祝愿。”

彼时作为倾听者,笔者感到眼前这幅农民画不再单一,而是承载了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不由得感慨,通过传承人的讲述,我们感受到的是非遗不一样的精彩。

如今的非遗已经形成了由非遗传承人、非遗从业者、非遗爱好者、非遗传播者等共同参与讲述的叙事体系。如果说在非遗从业者的系统讲解中,我们更多是满足学习的愿望,了解非遗相关的历史文化,那么在非遗爱好者、传播者的参与中,非遗不再“沉睡”在博物馆,而是变得生动活泼,跃然走进大众生活。传承人的精彩演绎,往往以创作者的口吻,融于艺术化的叙事,将非遗创作的细节和理念娓娓道来,让我们深入品读非遗,体会其间滋味。正是这些叙事方式,构建起非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大众在了解参与之中,促进非遗的社会化传播。

如何充分利用不同主体的条件、禀赋,让全社会讲好非遗故事,展现非遗多姿多彩的样子,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要鼓励传承人讲好非遗故事。非遗的精髓往往在于传承人本人的记忆、经验和情感。让他们精准解读创作细节,更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在安塞区文化文物馆,农民画作品展示了庆祝丰收、歌颂劳动、爱情等主题。从一笔一画的勾勒,到创作手法的丰富,再到时代主题的演变,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代代农民创作者将热爱、技术和创造力倾注在画作中,让传统文化焕发了生命力。安塞区负责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高舒琪告诉笔者,目前在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时,安塞区更加注重强化互动环节,鼓励传承人在创作之后解读技艺背后的文化逻辑、仪式象征、历史脉络。这项工作在丰富非遗叙事之余,也有利于为非遗传承提供基础信息,促进非遗保护更加科学高效。

讲好非遗故事,还要调动非遗传承人的主体性。当前澳门赌场app:有超过70%的非遗项目分布于乡村,但不可否认,随着乡村空心化,年轻人对于非遗的认同感逐渐消解,导致非遗传承面临困难。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陶瓷村,60岁以上的传承人占比超过83%,青年外流率高达90%。包括安塞区的农民画在内,也面临着代际传承的焦虑。在新老传承中深挖潜力,就要保护老一辈传承人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解读作品、演示互动、情景还原、亲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积极性、创造力,以更多形式做主角、挑大梁。

对于年轻人而言,引导他们参与非遗,不妨采用青老结对的办法。笔者曾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调研中了解到,当地的国家级非遗平讲戏过去一度面临传承发展困难,当地政府抓住机会积极引导年轻人回乡,促使他们与村里老人结对子,年轻人负责记歌词,老人负责开口教,让平讲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当然,不只是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和从业者也是可以调动的传播力量。就拿非遗爱好者来说,可以借助其对非遗的热爱,鼓励其运用好社交媒体平台,激发其宣传、展示非遗的热情。有社交平台曾发起“非遗计划”,吸引上千位传承人参与计划,在这一群体的带领下,一年内平台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2亿条,吸引1400万网友线上分享非遗体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助推非遗热度线上线下持续升温。就非遗从业者而言,可以运用好数字技术,通过“非遗+”等产业融合形式,让非遗更生动广泛地触达现代受众。

其实,作为受众的我们,又何尝不是非遗传播的一环。在邂逅非遗时,不妨试着放慢脚步,静下来走进它们的故事。就像前文提到的农民画,这是过去艰苦岁月中,延安农家妇女在劳动之余,用画笔来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在那位传承人的讲述中,笔者似乎透过色彩斑斓的画面,感受到了延安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人不由得从中获得心灵滋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回韵悠长。

(责任编辑:魏金金)